6月23日,當微軟發(fā)表了最新版移動平臺“Windows Mobile 2003 software for Pocket PCs”,并宣布將把Pocket PC和Smartphone等移動產品軟件命名為新品牌——“Windows Mobile”之后,業(yè)界再一次沸騰:積極跟隨或是盡量設防?不同的商家自然有自己不同的抉擇,我們關注的是微軟此步棋用意又何在,對業(yè)界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總體看PPC處于下風。除去Palm先行進入,占得先機這個不利因素外,還有兩點是PCC處于下風。一個是價格方面。對于任何一款產品而言,不管是對于最終用戶還是產品制造商而言,價格都是影響他們選擇的一個重要參數;而操作系統(tǒng)的選擇是影響掌上設備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由于PPC的多媒體功能需要更多的RAM和高級顯示屏,因而價格自然要比Palm高;軟件許可費方面,Pocket PC 2002的授權費用在十幾美元左右,而Palm OS 4的授權費用基本維持在5美元左右。因此Palm設備的價格總是要便宜一些,Palm還在計劃推出價格更低的Palm產品,這將使得Palm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另一個是可選擇性上,Palm產品的種類較多,價格也從低到高不等,用戶可選擇范圍大;而PPC由于硬件設備價格的制約總體價格一般較高,很難滿足低端市場的需要。
微軟是無線市場的后來者,但微軟從來不認為來的最早的就是最好的。借助于PC操作系統(tǒng)中的霸主地位,利用互聯網領域打下的江山基礎,進軍移動通訊領域,最終形成在移動互聯領域的霸主地位的理想,激勵著微軟揚眉劍出鞘——2001年拉斯維加斯的COMDEX大會上拋出了基于Windows CE 3.0操作系統(tǒng)智能手機平臺Stinger(“毒刺”),它使手機具備了互聯網和個人信息管理功能。
微軟的“Windows Mobile 2003 software for Pocket PCs”發(fā)布的意義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技術上“截擊”手持設置無線局域網應用。
其一,藍牙和Wi-Fi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必然是共同發(fā)展的(參見拙作《Wi-Fi VS Bluetooth: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當藍牙與Wi-Fi兼容性問題剛剛被德州儀器大芯片廠商克服之際,微軟就幾乎同一時間在手持設備的操作系統(tǒng)中同時支持藍牙與Wi-Fi,從而使手持移動設置不僅在廣域網,而且在局域網以及微微網上無縫轉移,真正達到了隨時隨地移動互聯,這顯示出微軟Windows Mobile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其二,PPC是為未來準備的。Windows Mobile 2003 for Pocket PCs的大多數改進都不是在表面上的,一般用戶很難察覺到。微軟的市場通信部主管Derek Brown認為這款軟件是為未來準備的。Brown稱,“我們在發(fā)布之前做了相當多的工作,我們關注的焦點就是為了未來而架構,我們的兩個主要目標是:1.盡可能統(tǒng)一PocketPC和SmartPhone產品的軟件平臺;2.售出和Windows CE.Net一樣多的產品。”Pocket PC 2003最重要的特色,是微軟引進了WinCE.Net架構,其跨平臺功能可以讓業(yè)者如同以Java開發(fā)應用程序一樣,輕易將在PC開發(fā)的應用軟件移植到Pocket PC,這種做法將使手持移動設置與PC以及IE更有緊密地整合起來。
其一,針對著以往操作系統(tǒng)授權價格較高的特點,微軟雖然采取在線上技術支持同時,積極改變授權價格高和高端機器本身價格高的問題,得到了不少廠商積極支持。目前根據微軟透露的名單,宣布采用微軟Windows Mobile 2003 Software for Pocket PCs的設備廠商包括東芝、惠普、優(yōu)派、Gateway、戴爾、松下、JVC以及中國內地的聯想、多普達和臺灣地區(qū)的神達、宏達。預計使用新軟件的新設備首次投入市場時的最低售價為299美元,而過去使用微軟技術的產品首次投入市場的最低售價大多在399美元。這必須提高微軟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