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呼叫中心>>>運營管理

利用6sigma原理改善呼叫中心績效

王厚東 2006/07/17

  人類總是有著驚人的能力把本來簡單平凡的理念變得錯綜復雜、高深莫測。以目前被企業(yè)所廣為推崇的6sigma為例,核心本來是一項通過不斷優(yōu)化生產過程,提高過程能力,降低差異,減少輸出差錯的質量管理理念。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首先發(fā)明了一系列6sigma測量統(tǒng)計工具,然后又創(chuàng)造出綠帶、黑帶及黑帶大師等頭銜來認可人們所學習和掌握這些工具的程度,逐漸把6sigma推向了一個高深的層次,甚至讓某些想了解、學習它的人產生了不自信和畏難情緒。當然,這里并不是否認這些工具和稱謂對于更好地實施精細6sigma項目所起到的作用,而主要是想提醒管理者,6sigma的原理并不復雜,即使你一時掌握不了那些工具,不會用minitab,沒有得到“X帶”的稱號,也照樣可以實施6sigma改進。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6sigma的基本原理:要想改進任何流程,先為它設定一個簡單的績效標準或者標桿參考;然后測量流程輸出結果與所設定的標準的差異并追溯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源;然后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去消除這種根源,以改善流程;最后重新觀測流程的輸出結果是否達到設定要求。如此反復,循環(huán)不斷,以促成績效表現(xiàn)的持續(xù)提升。

  下面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某家預定呼叫中心一直一來在平均通話時長指標上總表現(xiàn)不好,一天內不同時段的值在340秒-420秒之間波動很大,而其競爭對手的平均通話時長為320秒左右,而且波動不大。于是這家呼叫中心為自己的通話時長設定目標,要達到320秒甚至更短的目標,并且要縮小波動范圍,提高穩(wěn)定性。于是他們對整個通話過程運用流程圖工具進行一步步拆解,分析每一步的問題所在。最后經過集體討論,一直同意造成通話時間偏長的主要原因為:1、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操作界面中,查找信息需要來回切換界面,影響了操作速度;2、口頭確認客戶預定信息耗時過長。而造成波動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最近有一批新員工剛剛上崗,業(yè)務操作仍不是很熟練,當一線值班人員中這部分員工比例上升時,平均通話時長也隨之加長。針對這些主要原因,該呼叫中心制定了針對性的改進計劃:一是請IT部門進一步整合系統(tǒng)界面,提高操作效率;二是申請使用短信平臺來確認客戶信息;三是進一步優(yōu)化排班計劃,讓新老員工的比例分配更加合理,減少差異性。一個月以后,改進效果開始顯現(xiàn),該呼叫中心的平均通話時長已經降到了330秒左右,并且波動范圍也有了明顯縮小。

  利用6sigma的基本原理來改善你的呼叫中心的績效表現(xiàn),可能并不能讓你成為黑帶甚至是黑帶大師,但卻可以同樣讓你的呼叫中心

  績效表現(xiàn)得到不斷的提升。當然,如果有條件和能力,掌握更多的統(tǒng)計方法和分析工具也是邁向更高績效的必由之路。

CCCS客服標準網



相關鏈接:
澳大利亞呼叫中心見聞—張琳的觀察與思考 2006-07-17
虛擬呼叫中心—客服業(yè)的革命 2006-07-14
呼叫中心人員流失管理模式 2006-07-13
再論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 轉變的關鍵因素 2006-07-12
呼叫中心:招人留人是“系統(tǒng)工程” 2006-07-11

相關頻道:           運營管理專欄_文摘   文摘   呼叫中心文摘   呼叫中心專欄_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