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行業(yè)應用>>>移動     [相關廠商信息]

手機支付市場還需邁過幾道“坎”

2011/03/03

  最近,移動支付領域異常熱鬧:2月23日,中國聯(lián)通與阿里巴巴簽約,雙方將聯(lián)手打造基于聯(lián)通3G網絡的商品交易和生活服務平臺。這次合作,被認為“國內通信領域新技術與電子商務移動化的首次結合”;同日,“無線淘寶”開放平臺正式推出。未來,“PC+手機”兩大平臺,將形成一個無縫覆蓋消費者購物需求的“生態(tài)圈”;緊隨其后,凡客誠品日前也宣布iPhone手機客戶端和手機凡客網正式上線,而京東商城也已開通了iPhone版本……

  如果說2G時代,手機的生存狀態(tài)為“聽”,那么進入3G時代,高速、泛在的無線互聯(lián)網把手機帶入了一個“看”時代。而“移動互聯(lián)網+電子商務”的復合模式,則讓手機具備了另一個屬性——“電子錢包”,從國內這些電子商務大鱷們的“一夜扎堆”來看,發(fā)端于2009年,興起于2010年的手機支付行業(yè),正在迎接市場的引爆點。在上海,刷手機坐地鐵、刷手機在便利店購物、刷手機喝星巴克……手機支付已經悄悄走進普通市民生活,上海手機錢包用戶數(shù)量已經超過20萬戶,列全國第一,但同上海每百人擁有123部手機的龐大用戶數(shù)相比,似乎還屬起步。那么,手機支付行業(yè)迎接市場的引爆點,還要邁過幾道“坎”呢?

  誠信坎:手機實名制

  進行商務活動,一個重要前提是構成立約、交易雙方的身份都是真實的,身份的真實性是商務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而目前手機用戶中,存在著相當比例的無實名保障用戶,這將成為移動電子商務大規(guī)模開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隱患。

  可喜的是,從2010年9月1日起,一直被稱為“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手機實名制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根據規(guī)定,凡購買預付費手機卡的用戶,必須提供真實的身份證件,非實名制老用戶將被要求補登個人信息。

  業(yè)內人士指出,實行手機實名制,解決了用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使手機以及對應的號碼有可能成為商務交易和其他移動增值業(yè)務的立約依據,其意義十分深遠。只有手機實名制名至實歸,手機支付業(yè)才能真正迎來春天,運營商通過手機實名制建立起個人移動信用系統(tǒng),與銀行合作,根據信用等級提供不同的支付額度,甚至可以與信用卡一樣進行不同額度的透支服務,這樣,手機就真正成為3G時代的掌上移動銀行了。

  然而現(xiàn)在,實行手機實名制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要求非實名制老客戶一一登記。目前我國未實名登記的手機用戶數(shù)量還相當龐大,把這些用戶重新登記起來,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光靠運營商也勉為其難,因為從國家制定的實名制登記方案中,對老的預付費客戶,運營商也只能采用短信通知方式提醒對方盡快補登記,但這不是強制性的措施,除非國家出臺相關法規(guī)“一刀切”,規(guī)定“截止到某年某月,未補登實名的號碼將被停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一位來自運營商內部的人士表示,手機實名制全面鋪開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嗚呼,一項席卷全球,能夠引爆巨大商業(yè)機會的產業(yè),經得起三年的等待嗎?

  安全坎:手機病毒

  用戶享受手機支付帶來的更為輕松的交易方式同時,如何確保支付安全,更成為用戶的關注焦點。專家表示,手機支付的主要安全隱患,來源于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

  軟件層面,當前手機病毒已具備通過監(jiān)聽鍵盤記錄和攔截篡改網絡數(shù)據包來竊取用戶支付賬戶密碼等能力,還可以通過模擬按鍵來模擬用戶操作,以達到惡意消費或轉賬的目的。

  如以“鍵盤攔截”這一手機病毒竊取支付密碼的主要方式為例,病毒會偽裝成一些常用手機軟件,或偽裝成阿里旺旺、支付寶手機版等支付工具來騙取用戶下載。病毒在手機系統(tǒng)后臺運行時即可對用戶的手機鍵盤進行監(jiān)控,或自動在后臺聯(lián)網,上傳數(shù)據,或將用戶支付密碼直接以短信方式發(fā)送給病毒作者。更有甚者,會在發(fā)送完畢后,自動刪除此條信息,讓用戶無法察覺。

  同時,部分手機病毒還可偽裝成“淘寶旺旺”、“同花順”等具備支付功能的軟件,騙取用戶下載,不但會在支付過程中竊取用戶賬戶,還能設置虛假支付環(huán)境,如高度逼真的買賣過程,騙取用戶完成一系列操作。最后,手機病毒不但全程記錄下用戶輸入的所有信息,甚至還會將錢自動打給病毒作者……

  專家指出,無論是“誠信坎”,還是“安全坎”,都呼喚著法律、技術、輿論的三管齊下,尚處于搖籃中的手機支付產業(yè)對增加交易機會,降低交易成本,拉動內需都有著重要意義,特別在技術支撐方面,“劣幣”與“良幣”的博弈將貫穿產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

  競爭坎:運營商被邊緣

  手機支付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近場支付,二是遠程支付。近場支付說白了,就是錢存在卡里,用刷卡的方式坐車、買東西。遠程支付,用過支付寶的人都知道,自己可以通過賬戶進行付款。

  銀聯(lián)最近推出“貼膜”業(yè)務,把一個小小芯片,貼在手機的SIM卡上,裝回手機,這個手機就可以進行刷卡支付了。這也讓人聯(lián)想起更多能夠支撐近場支付的手段——支付卡不但可以和SIM卡做在一起,而且它還可以與SD卡、甚至TFT卡“貼”在一起,沒有SIM的專屬性,貼在SD、TFT卡上的貼膜支付卡,需要和電信運營商有什么關系嗎?

  可無論如何,電信運營商是鐵了要分這杯羹的。眾所周知,2G時代,移動通信領域比拼的是硬件,而步入3G時代,移動通信行業(yè)的競爭就是豐富的軟件應用的競爭、產業(yè)鏈整合能力的競爭,移動支付業(yè)一手牽著金融業(yè),一手牽著電子商務業(yè),三者抱團,將徹底改變個人消費行為的原有版圖,因此,電信運營商毫無疑問已經把它視作徹底擺脫信息“管道工”身份的殺手級業(yè)務。然而,本身并無金融業(yè)務牌照的運營商,在發(fā)展手機支付業(yè)務方面面臨著很多約束,對運營商而言,怎么才能不被排除在市場之外呢?

  競合是解決競爭的最好手段。去年,中國移動發(fā)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已與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認購協(xié)議,前者將以約398億元現(xiàn)金認購后者約22億股股份。就在5年之前,日本電信運營商NttDocomo就有收購信用卡公司之舉,此后便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

  電信運營商正雄心勃勃地朝手機支付領域進發(fā):今年2月22日,業(yè)界開始盛傳中國聯(lián)通開始招兵買馬成立支付公司,從而為未來開展手機支付業(yè)務做好充足準備。從聯(lián)通支付公司(籌)招聘職位來看,中國聯(lián)通的支付公司將會涉及到手機支付以及互聯(lián)網支付等業(yè)務。無獨有偶,新年伊始,中國電信也傳出正在籌備成立支付公司的消息。一位中國電信的內部人士透露,中國電信也正在謀求與銀行的積極合作,以解決金融業(yè)務的牌照問題……

  最近一期的《紐約時報》這樣寫道,“也許老一輩人還是覺得印著人頭的紙鈔更親切,而習慣了在iTunes上付費聽歌,在Facebook上購買虛擬禮物的年輕一代,沒準更愿意接受一個電子化的社會。”為了這樣一種趨勢,有遠見的企業(yè)都應該未雨綢繆。

解放日報



相關閱讀:
Dialogic視頻網關助Aircel通過諾西提供3G視頻服務 2011-03-03
智能手機推動 2015年移動娛樂市場將達540億美元 2011-03-03
東進預測:2011或成拐點 3G井噴推動應用為王 2011-03-03
Verizon表示將停止iPhone不限流量套餐 2011-03-02
Facebook稱已收購短信群發(fā)服務公司Beluga 2011-03-02

熱點專題:  移動增值   移動支付
分類信息:  移動增值_與_移動支付  移動增值_與_銀行  移動支付_與_移動  移動支付_與_銀行
相關頻道:  增值電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