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中興通訊2011年便對三家海外運營商100%計提壞賬準備,2011年全年海外的壞賬計提準備約為5.9億元。
業(yè)績報表變臉,股價下跌,引發(fā)投資者對中興海外市場布局的質疑,甚至指責其海外營銷策略過度激進,擔心其過度擴張引發(fā)資金鏈的斷裂。
對此,Jerry表示:“中興的海外策略沒有錯誤,這就像做人,如果你在別人困難時期沒有幫助過他的話,那么當形勢好轉他也可以不幫助你。所以在運營商日子不好過的時候,作為設備商的中興如果能出手相助,就相當于埋下了一顆善緣的種子。當經濟形勢轉好,運營商加大采購時,也才會有機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代表必然的機會,但此時如果不做投入就意味著徹底沒有機會。對于未來的回報,中興需要做的是繼續(xù)鞏固雙方的市場關系。同時,在市場占有上,強調保持原有的市場份額,而不要過于追求實際營收的增長,以此來控制成本。”
打個比方來說,中興在某運營商的項目上原有1個億的營收,可以占到該項目30%的份額,但經濟形勢不好,運營商削減了項目的額度,那么,中興只需要繼續(xù)保持住在該項目中的30%份額即可,這雖然可能只為中興帶來6000萬的營收,卻沒必要再出追求1個億的營收目標,因為在市場縮小,競爭激烈的情況下,1個億的營收目標可能需要支付300%的成本。
風險引爆:成本之控與現金流之惑
專家建議,中興通訊應遵循“保份額,而不保營收”的策略,以此來降低財務費用,但今年上半年中興通訊的財務費用同比增長88.9%,高達8.31億元。
而對于目前形勢下的電信設備商來說,成本之控儼然已成經營中的重中之中。
中興2012年半年報顯示,中興通訊上半年營業(yè)成本為312.7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18%。其中,銷售費用為53.24億元,同比增長8.4%;研發(fā)費用為40.25億元,同比增長9.9%;財務費用為8.31億元,同比增長88.9%。
Jerry告訴記者:“對于中興等電信設備商來說,此時此刻亟須加強公司的風險管理,而控制成本則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
而要控制成本,在電信行業(yè),人力成本首當其沖。在此之前,諾西已宣布了17000人的裁員計劃,阿朗也宣布全球裁員5000人以削減9億美元的成本,中興傳出了勸退12000名員工的消息,盡管該消息隨即被中興所否認,但通過裁員來控制成本正成為設備商“過冬”的不爭事實。
出身電信業(yè)目前從事PE行業(yè)的Robert(化名)告訴記者:“對于當前形勢下的電信設備商來說,除了人力成本的控制之外,研發(fā)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樣有可控制的空間。”
Robert甚至引述當年華為與中興進軍3G市場的案例作比喻,“華為曾經以富有前瞻性的眼光,最早在上海投入3000名工程師專門進行3G產品的研發(fā),這個過程整整持續(xù)了幾年時間,但由于3G遲遲未獲政策批準,華為幾乎為此耗盡了企業(yè)的生命,盡管3G鋪開后華為擁有了不錯的市場空間,但與后來者中興相比,投資收益比顯然不如后者,由于有華為開路,中興以很短的時間就進入了3G市場,投入遠遠小于華為。同樣,對于中興來說,在當前各大運營商縮減采購規(guī)模的形勢下,通過減少研發(fā)費用來控制成本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當然,除非研發(fā)另有他用。業(yè)內人士陸線弘就表示:“除了宏觀經濟因素之外,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正成為影響運營商采購電信設備的重要因素,隨著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運營商對于移動互聯設備的采購將占去原有設備采購的部分份額,這將對中興構成不利。因為與華為、聯想相比,中興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布局還非常有限,幾乎看不到太多的市場蹤跡。”
無獨有偶,來自日本投行野村證券(Nomura)的報告顯示,“中興近期缺少可預見性的收入,除了運營商推遲高利潤的設備擴容項目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則來自于移動互聯網發(fā)展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