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視角,結果卻截然不同
從他的角度來看:想要從中國買比特幣挖礦機的這位朋友,在過去三年內,賺了2千萬美元,所以手里攥著幾百萬美元現(xiàn)金等著買挖礦機。而我卻讓這個機會溜走了,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調研,當然產出的效果不好。他質疑我怎么會這么輕易的讓賺錢的機會溜走。他說假如是他在中國,來辦這件事情,一定不會讓機會白白溜走,一定會邊找到廠家洽談購買事宜,邊讓美國的朋友給他匯款,他帶著現(xiàn)款去買貨,不信買不到。我承認,他說的都對,邏輯也沒問題。
而在我的頭腦中,我并不知道他的那位朋友非常著急的需要買挖礦機,而我也沒想過應該放棄本職工作去把買挖礦機的事作為一件最重要的事。雖然我知道買家確實在過去的三個月里購買了100萬美元的貨,還需要購買更多。但在郵件交流的過程中我以為他希望尋找新的貨源,而不是希望統(tǒng)統(tǒng)從原有的那家公司采購,所以發(fā)動了朋友去幫忙詢問哪里可以買到價錢合適的貨。但結果回來后非常不理想,都重新又指向了買家原來采購的那家公司--比特大陸。那么別人已經都聯(lián)系上了,我也沒能幫忙聯(lián)系上其他貨源,所以也就想著幫幫朋友忙,沒當成重要的事來張羅。
而在我的頭腦中,我并不知道他的那位朋友非常著急的需要買挖礦機,而我也沒想過應該放棄本職工作去把買挖礦機的事作為一件最重要的事。雖然我知道買家確實在過去的三個月里購買了100萬美元的貨,還需要購買更多。但在郵件交流的過程中我以為他希望尋找新的貨源,而不是希望統(tǒng)統(tǒng)從原有的那家公司采購,所以發(fā)動了朋友去幫忙詢問哪里可以買到價錢合適的貨。但結果回來后非常不理想,都重新又指向了買家原來采購的那家公司--比特大陸。那么別人已經都聯(lián)系上了,我也沒能幫忙聯(lián)系上其他貨源,所以也就想著幫幫朋友忙,沒當成重要的事來張羅。
由于出發(fā)點不同,最終的結果也大不相同。當我通過好友的問責短信徹底了解了好友和我說的信息后,我問他為何不早點告訴我這些重要的信息。假如我可以早一點知道,那么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好這件事情。但結果是他現(xiàn)在才說,我也沒有當成非常重要的事情處理,買家朋友通過其它渠道購買了400臺,事情暫時告一段落。
我后來仔細反思了這件事情,認為自己確實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原本的出發(fā)點是帶著善意的,這源于我的利他精神,僅僅想著幫幫忙,也不一定要賺錢。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做事的一種普遍風格,朋友幫朋友,未必要收費。但我完全忘記了,這次的買家是老外,老外根本不介意給中介費,而且他還傾向于給。因為給了中介費可以保障任務的完成度與完成速度。我當時就是應該通過郵件多問一點信息,了解買家希望購買產品的急迫程度和費用預算,甚至要求是否可以先支付一部分款去香港,方便找到貨源后,馬上支付。
我后來仔細反思了這件事情,認為自己確實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原本的出發(fā)點是帶著善意的,這源于我的利他精神,僅僅想著幫幫忙,也不一定要賺錢。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做事的一種普遍風格,朋友幫朋友,未必要收費。但我完全忘記了,這次的買家是老外,老外根本不介意給中介費,而且他還傾向于給。因為給了中介費可以保障任務的完成度與完成速度。我當時就是應該通過郵件多問一點信息,了解買家希望購買產品的急迫程度和費用預算,甚至要求是否可以先支付一部分款去香港,方便找到貨源后,馬上支付。
反思后,我意識到:‘我以為’的這種思維方式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沒有完全換位思考買家的立場與急迫度。同時,不能每次美國的朋友找過來我都給免費幫忙,畢竟我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總這么整,廳庭只能做個好人,有不斷的老外朋友找我?guī)兔,我自己還做不做事了呢?所以,我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guī)矩,以后老外找我?guī)兔,盡量收費,同時問清楚具體需求,并在最短時間內評估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做成,假如成功傭金是多少,假如不成功那就免費。
當然,這是對老外的方式,他們喜歡簡單直白的方式。那就只能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對于中國同胞,會有所不同。我要是樂意給你幫忙,給錢也未必要。
當然,這是對老外的方式,他們喜歡簡單直白的方式。那就只能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對于中國同胞,會有所不同。我要是樂意給你幫忙,給錢也未必要。
再回到美國好友提倡的價值觀問題: 創(chuàng)業(yè)者應當追逐利益。首先,我沒覺得不對,創(chuàng)業(yè)的目的除了希望做好一件事情,解決市場痛點,造福他人外,還希望通過這份事業(yè)讓財富增值。機會總是轉瞬即逝的,確實需要抓住。但如果辯證的來看,創(chuàng)業(yè)者依舊需要堅守,堅守內心的原則。有些錢可以賺,有些錢不可以賺; 有些錢賺了影響主心骨的事業(yè)發(fā)展,那就要考慮值不值得。假如每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都看見利潤就去追逐,那么很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大家做事都比較浮,衡量一個生意值不值得做,或朋友值不值得交往都是出于利益的角度。只要利益最大化,只要利益夠豐厚,那就做。反之,我就不理你。如果是這樣,我相信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者會失道寡助,沒人想幫他。而一個人的力量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希望一個人撐起一片天,簡直比登天還難。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與外界互相依賴,需要獲得他人的支持。
那天晚上美國的好友給我打來電話,表示道歉,說自己白天一連串的信息發(fā)的有點過激。(他確實一連串一連串的發(fā)了好多問責信息)但他希望我能明白,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一定要不斷追逐利潤與創(chuàng)新。我當時也平靜了很多,不像白天那么生氣了(對于他的信息都沒怎么回)。確實,做企業(yè)需要利潤,沒有利潤,工資,房租,社保這些費用哪里來呢?假如沒有利潤,又如何擴大再生產呢?合理的利潤是市場對你公司的獎賞,是人們對產品的認可,值得去追逐。但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始終應該有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操守,不去賺不該賺的錢。這里不談什么情懷與理念,這里就單指是否觸犯法律,是否觸及良知,假如是,希望你和我一樣選擇寧愿不賺。
那天晚上美國的好友給我打來電話,表示道歉,說自己白天一連串的信息發(fā)的有點過激。(他確實一連串一連串的發(fā)了好多問責信息)但他希望我能明白,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一定要不斷追逐利潤與創(chuàng)新。我當時也平靜了很多,不像白天那么生氣了(對于他的信息都沒怎么回)。確實,做企業(yè)需要利潤,沒有利潤,工資,房租,社保這些費用哪里來呢?假如沒有利潤,又如何擴大再生產呢?合理的利潤是市場對你公司的獎賞,是人們對產品的認可,值得去追逐。但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始終應該有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操守,不去賺不該賺的錢。這里不談什么情懷與理念,這里就單指是否觸犯法律,是否觸及良知,假如是,希望你和我一樣選擇寧愿不賺。
我對于創(chuàng)業(yè)的粗淺理解是:找到一個行業(yè)的痛點,嘗試用差異化或創(chuàng)新的產品去解決用戶的問題,用戶為此而買單。你為用戶提供優(yōu)良的產品與服務體驗,用戶支付你合理的報酬。你通過報酬來養(yǎng)活團隊,投入再生產,服務更多客戶,賺取盈余。難道不應該是這樣嗎?
又或許我和他都沒有錯,只是認知有不同。最佳的方案或許是:在產品與服務上堅守原則,不斷打磨產品,提升服務水平,但也追求合理利潤,確保有可以再投入生產,擴大公司規(guī)模的資金儲備。
又或許我和他都沒有錯,只是認知有不同。最佳的方案或許是:在產品與服務上堅守原則,不斷打磨產品,提升服務水平,但也追求合理利潤,確保有可以再投入生產,擴大公司規(guī)模的資金儲備。
假如你遇到了和我一樣的事情,你又會怎么選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