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坐落著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人才輩出、馳名中外的高等學府。她就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首批入列高校、教育部與江蘇省政府共建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蘇州大學。
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百年學府蘇州大學,在金秋九月迎來了6690本科新生和4709名研究生新學子。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學生從入學之初就體驗到了別樣的校園體驗。
以學生為中心,日常服務從“被動式”向“主動式”轉變
9月7日上午,2019級文學院新生夏同學剛剛進入校園,手機就收到一條短信,“歡迎來到蘇州大學…”;“你好蘇大”APP上也發(fā)來一條消息提醒,同時還附上地圖導航,直接引導到新生報到注冊點。10分鐘以后,通過現場的認證比對一體機,刷臉自動報到,李梓晨完成新生注冊,已經成為一名正式大學生了。隨后的大學生生活也是充滿了各種驚喜。去往宿舍的過程,有地圖指引;進入宿舍,第一時間就看到宿舍的個性化歡迎信息;中午走出宿舍吃飯,手機還收到了周邊食堂的信息;下午在校園溜達的時候,還有消息提醒你附近的歷史建筑和活動信息。
夏同學說:“雖然是第一次來到蘇大,但今天就像是和好友見面一樣,一點都不陌生。”
入學不再陌生,離校不說再見。創(chuàng)新的數字化服務,也應用到了學生離校體驗中。華為與蘇州大學通過聯合創(chuàng)新,打通原有煙囪式的系統(tǒng)建設,構造了以沃土數字平臺ROMA為核心的信息化架構,將原來分布在10余個不同系統(tǒng)上20種類型的數據集成,實現“一鍵式”離校,大大簡化了學生的離校手續(xù),提升師生的工作效率。同時,利用這些數據,生成了2019屆畢業(yè)生大數據,包括畢業(yè)生的平均學分績點、圖書借閱量,還有最受歡迎食堂等信息,一條條趣味十足的數據條文再現了同學們在蘇大校園的成長點滴,得到了學生的廣大好評,離校應用“數說時光”也成為了老生最美好的回憶。
通過全量數據采集和多維分析,蘇州大學基于華為沃土數字平臺中的數據湖、主題數據庫、視頻云、大數據分析等模塊完成學生精準畫像,不僅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日常行為完成學生畫像做到精準關懷,更依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知識結構、專業(yè)特長,完成課程推薦,實現精準培養(yǎng)。
360智慧教室,校園教學的新機遇
2019年5月19日上午9時40分,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手術室里,一臺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正在進行。“打完三個穿刺孔之后,第一步先要剝離脂肪,暴露膽囊三角。”普外科主任醫(yī)師周曉俊邊操作邊講解。
這一畫面通過5G被實時傳送到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qū)博習樓的一間教室內。這里,蘇大附一院普外科主治醫(yī)師吳潤達正在為2014級臨床醫(yī)學本碩連讀卓越醫(yī)師班的10名學生上案例教學課。
“膽囊三角的具體位置在哪里?”“這種腹腔鏡下手術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切口能小多少?”課程中,學生們不時提問,很快得到課堂內外專家的反饋。除了畫面直播和即時互動,學生們還能戴上VR眼鏡和耳機,身臨其境地感受手術室環(huán)境。卓越醫(yī)師班學生王曉緣由衷感嘆:“這樣的案例教學課真是太生動了!”
這是蘇州大學第一堂利用華為5G和WIFI6實現的臨床醫(yī)學課,在2019學年,基于VR/AR技術的5G臨床教學和360智慧教室將在蘇大的多個教學樓完成交付,實現課堂物理空間無阻礙、知識體系無斷檔、教育活動無延時、師生互動無間隙、虛擬現實無界限。
教育改革數據先行,蘇大攜手華為創(chuàng)建國內首個高校數字平臺
對于教育改革,蘇州大學副校長楊一心說到:“現今高校信息化面臨中等信息化困境期,數據是未來教育改革的核心。高校信息化已經有25年的歷史,我們解決了數據跑的快的問題,卻沒有解決數據共享、業(yè)務協同的大數據需求。面向未來,高校數字化轉型面臨著模式、方法、路徑做出創(chuàng)新性的改變。”
“煙囪”、“孤島”,是楊校長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一直掛在心上的要改變的現狀。通過華為沃土數字平臺,蘇州大學實現了子系統(tǒng)數據全融合,統(tǒng)一數據出口,數據服務化繁為簡;通過構建專題服務和通用服務,實現了縮短新業(yè)務上線周期,快速集成。
“開拓、創(chuàng)新、奮進,這是華為的精神也是蘇州大學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華為與蘇州大學在蘇大的辦公樓里打造了聯合創(chuàng)新中心。”感知每一個學生,感知學生的每一個行動,一切為了學生。這不是一句空話,蘇大用一個又一個的創(chuàng)新應用傳遞著這種決心。通過對所有數據的連接,云中蘇大的創(chuàng)新應用變?yōu)榭赡堋?/div>
華為與蘇州大學共同探索的“云中蘇大”,在學校無盲點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實現校園內的人、景、物以及學術活動、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全息復制,實現數字化、鏡像化。再通過沃土數字平臺,逐步實現校園智慧化,使無處不在的校園學習、融合創(chuàng)新的科學研究、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成為可能。
科學決策,打造未來大學
蘇州大學設有26個學院(部),在校學生近5萬人。曾被Nature Index 評為“全球上升最快的大學”和“中國大陸最具創(chuàng)新力高校”的蘇州大學一直在尋找新突破。面向未來,如何在場地、硬件和師資不明顯增長的前提下,以數字化技術為更多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成長機會,成為校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課題;如何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全覆蓋、系統(tǒng)全融合,成為校園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如何以創(chuàng)新方式提高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水平,成為大學管理變革的時代訴求。
“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改革的推進,AI、大數據、視頻云、物聯網等新ICT技術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明顯,我們要抓住新技術、利用新技術,使能人才培養(yǎng)、課程設置、科研研究等內在改革,提供更加便利、更加智慧的學習工作場景。” 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表示,“華為是蘇州大學數字平臺的伙伴,通過數字平臺,蘇州大學突破了信息化建設瓶頸,實現了數據共享業(yè)務協同,實現了360智慧教室、迎新離校智能化、5G臨床教學等應用,同時為學生生活畫像,更精準、有效的提升了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未來我們將繼續(xù)聯合創(chuàng)新,共同打造智慧校園。”
“春風十里,不如蘇大有你。”一代代的蘇大學生帶著自信、求知之心,走過春夏越過秋冬,讓智慧的火花發(fā)生碰撞,讓嚴謹的技術和繽紛的文化匯聚一堂。攜手華為,蘇州大學師生將撬動智能時代,打造未來大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CTI論壇無關。CTI論壇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閱讀:
- ·當AI和你言語相通,會碰出怎樣的火花2019-10-12 10:06:33
- ·華為數字化人才的生態(tài)布局2019-10-12 09:37:41
- ·聚焦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丨華為鯤鵬、5G齊亮相2019-10-12 09:31:15
- ·華為云發(fā)布All-Connect云網絡解決方案,讓復雜組網變簡單2019-10-11 10:28:44
- ·北京公交集團與華為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2019-10-11 09:31:09
-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大“會客廳”的大智慧2019-10-11 09:07:04
- ·華為與富德保險簽訂框架合作協議,推動云+AI在保險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應用2019-10-10 09:14:05
- ·智能視頻大數據產業(yè)聯盟攜手中國安全行業(yè)協會開展標準深度研討及合作2019-10-09 15:23:48
- ·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公有云模式的華為云客服新時代開啟2019-10-09 14:42:57
- ·華為中國首屆IDC行業(yè)峰會:為數據中心插上“智慧”的翅膀2019-10-09 11: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