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間,美國科技博客Ars Technica報道稱,惠普有可能將智能手機品牌Palm出售給中國廠商TCL旗下的阿爾卡特。如果收購Palm,那么TCL很有可能利用這一品牌去開拓美國智能手機市場。
美國的移動通信市場一直是中國廠商的“禁區(qū)”。幾年前,華為和中興在美國設備市場屢次遭遇監(jiān)管層面的挫折。一方面,華為收購3Com等公司的交易遭到了美國監(jiān)管部門的“一票否決”;另一方面,AT&T、Verizon和Sprint等美國運營商對中國廠商設備的采購也遭到政策壓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移動通信設備廠商開始采取“曲線救國”的方式:從專注于電信設備轉而專注于通信終端,這包括最初的數(shù)據(jù)上網(wǎng)卡和功能型手機,以及當前的智能手機。而智能手機的全面興起給中國廠商帶來了機會。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前5大智能手機廠商中有3家來自中國,包括華為、小米和聯(lián)想。不過,三星和蘋果合計仍占近40%的市場份額。在美國,主流用戶的傾向性更明顯。他們習慣于使用蘋果和三星的智能手機產品,而來自中國廠商的產品往往被認為是廉價、低質量的代名詞。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廠商又有何應對方式?
目前的做法主要分為兩種。對華為和中興等研發(fā)和營銷實力雄厚的公司來說,它們打造了定位有別于母品牌的子品牌,例如華為的榮耀和中興的Nubia。這些產品本身通常有著更高的硬件配置和經過優(yōu)化的用戶體驗,而廠商也針對美國市場開展了針對性的營銷活動。例如,中興于2013年末與NBA休斯頓火箭隊達成了營銷合作協(xié)議。通過這種方式,子品牌在美國獲得了更大的獨立性,受母品牌的影響被減弱,在用戶的心智中進行了重新“定位”,從而更好地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
當然,這里也有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即收購并利用市場中已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一年前,聯(lián)想斥資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內人士認為,聯(lián)想從此前收購ThinkPad的交易中嘗到了甜頭。利用這一來自IBM的品牌,聯(lián)想在PC市場的份額出現(xiàn)了大幅增長,不僅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目前還超過惠普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PC廠商。由于Palm在中國國內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在美國被視為當代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鼻祖,因此如果TCL收購Palm品牌,那么最大的可能性也是將其用于美國市場。
如果TCL收購Palm,那么也將反映中國手機廠商戰(zhàn)略的逐漸改變。多年前,TCL從法國電信設備巨頭阿爾卡特處收購了阿爾卡特品牌,并利用這一“洋品牌”去打開中國國內的中低端市場。而目前,如果收購Palm的消息成真,那么意味著TCL將加大“走出去”的戰(zhàn)略,在美國市場發(fā)力。實際上,美國市場已成為中國手機廠商覬覦的一大目標。美國知名投資人弗雷德?威爾森近期預測,2015年,小米也將利用最新的巨額融資發(fā)力美國市場。
作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品牌,TCL的電視機產品已在美國擁有一定的影響力。近年來,該公司也對智能手機市場充滿熱情。例如,2013年,TCL成為了火狐操作系統(tǒng)的首批合作伙伴。在這樣的情況下,TCL收購Palm的做法將是合理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被TCL收購的Palm將僅余品牌:Palm引以為豪的webOS操作系統(tǒng)早已于2013年末被韓國廠商LG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