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谷歌、蘋果等國際巨頭科技公司相繼發(fā)布了語音產品和解決方案,百度發(fā)布DuerOS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tǒng),搭載DuerOS的設備可讓用戶以自然語言對話的方式進行人機交互,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也發(fā)布第一款智能音箱產品天貓精靈X1,音箱內置智能語音助手AliGenie,能夠聽懂中文普通話語音指令,并實現(xiàn)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音樂播放等功能。大公司的動作標明:語音識別迎來了一波發(fā)展。
靈伴科技是一家以語音識別為重點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目前主營方向是呼叫中心場景下的語音識別解決方案。
傳統(tǒng)客服能力有限、客服團隊維持成本高、常見問題高度重復、社交平臺逐漸向服務平臺推進、不同客服對相同問題回答標準難以統(tǒng)一,這些痛點催生了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為主的人工智能客服,但更多情況下我們看見的是文本式客服,而靈伴科技主打呼叫中心的語音客服,之所有有這樣的定位,CEO陳博告訴36氪,語音客服是一個更適合機器的場景,文本需求未必是客戶最直接的需求,而電話呼叫是比較純粹的、主動的服務方式,是特定垂直領域的應用,這點符合靈伴科技的發(fā)展規(guī)劃。
智能語音機器人是靈伴科技最為成熟的產品,呼叫機器人產品看兩個指標,一是替代多少人力做了相同事;靈伴是在保險行業(yè)實際落地保單回訪語音機器人的智能客服公司,某保險公司上線續(xù)保通知語音機器人的首月,就降低了全員客服6%的人力成本;二是做了什么人工無法完成的事情,例如機場航班延遲,此時是大并發(fā)量的語音呼入,人工無法做到有耐心得一一解答并給出合理處理方式,這一點呼叫機器人則可以做到,呼叫機器人可以回答大量呼入并產生交互性通知,從通話數(shù)量和體驗來看,比傳統(tǒng)人工客服和文本客服要好很多。
除了呼叫中心機器人,靈伴科技還布局金融、醫(yī)療、硬件等領域?拼笥嶏w、捷通華聲這樣的大公司通常以語音識別技術為基礎,為各行業(yè)定制不同解決方案。而靈伴的商業(yè)模式則是,找準一個行業(yè),在行業(yè)內探索場景需求,制作符合場景內的機器人,以成型的產品銷售給相應行業(yè)的相應場景。例如在金融保險領域下會有保單變更、客戶信息錄入、險種選擇等不同場景,每種場景需求不同,靈伴可以直接將已經產品化的機器人售賣,優(yōu)勢在于部署時間短,降低客戶投入成本,產品在垂直化方向更成熟。大公司從部署周期大概有一個月,靈伴部署不超過一個星期。
用一個形象點兒的說法來比喻靈伴科技的商業(yè)模式,就是靈伴會提供給客戶一份“菜單”,客戶根據菜單選擇,而不是客戶隨意點菜。產品自2016年上線累積千萬次語音呼叫,質檢7000小時錄音,開發(fā)50種合成音色,開發(fā)近50個業(yè)務機器人。
上文也提到,大公司通常選擇智能音箱等產品入手,那么靈伴的選擇呼叫中心的考量是什么呢?陳博告知,呼叫機器人從技術來說覆蓋了從語音合成到語音理解,客服場景最適合機器人落地,周圍環(huán)境影響非常小。而智能音箱等產品形式更重內容,大公司有能力提供相應的資源,比如小米印象背后有智能家具生態(tài),喜馬拉雅音響背后有內容支撐。
靈伴科技的架構和商業(yè)模式相關,不同領域成立不同的子公司深入研究,比如呼叫中心機器人就依靠在子公司靈伴即時,醫(yī)療領域則成立子公司靈伴智醫(yī),母公司作為整體技術架構的研究院。
靈伴科技現(xiàn)在有50幾個人,核心團隊成員80%以上成員具有博士、博士后教育背景,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擁有科研和技術開發(fā)經驗。CEO陳博是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清華MBA,有十年創(chuàng)業(yè)經驗,十年以上IT技術服務領域專業(yè)經驗;CTO龐在虎是北京大學工學博士后,在多媒體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方面具研究經驗,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領域中取得了理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