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計算”在美國政府有大規(guī)模鋪開的趨勢,各式各樣的“云”正蜂擁而來。聯邦政府總務署(GSA)近日宣布了一份高達25億美元的云計算招標書,擬將其辦公系統(tǒng)和郵件系統(tǒng)推向云平臺。此外,多個聯邦部門、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紛紛宣布要將存貯系統(tǒng)、檔案管理、數據中心等應用推上云平臺。
云計算代表著當前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方向。當下,就是對不少美國企業(yè)而言,如何落地也只是“浮云”一片,長期比私營部門慢一拍的美國政府,這次為何要搶占先機呢?
1993年,克林頓政府提出了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在其任期內為美國搭建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光纖通信網絡,為美國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奠定了基礎,這也成了當時振興美國經濟的關鍵,極大提高了美國國力。其后多個國家紛紛仿效,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
潮起潮落,十幾年過去,云計算又帶來了新的機遇、將引發(fā)新一輪的信息革命。雄心勃勃、正在爭取連任的奧巴馬當然不愿錯失這個歷史機遇。但他的運氣顯然不如克林頓。維基解密事件之后,信息安全問題已成為美國政府最脆弱的神經之一。而安全問題,恰恰又正是云計算最為人詬病的隱憂。
但即便如此,奧巴馬還是大張旗鼓、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頗有“頂硬上”之意。去年12月,聯邦政府宣布了“云優(yōu)先”(CloudFirst)政策,規(guī)定所有新建的政府信息系統(tǒng),必須優(yōu)先考慮云平臺。今年2月,白宮正式發(fā)布了《云戰(zhàn)略》,并規(guī)定,各個國家部委必須確定3個可以推向云平臺的系統(tǒng),并在年內完成至少一個。除了這些硬指標,奧巴馬還輔之以若干軟措施。一是在工業(yè)界和學術界聘請了71名專家,成立了“云”委會,幫助政府普及“云”知識、制定“云”政策、推動“云”部署;二是針對云計算的安全隱憂,組織國家技術標準局(NIST)對云計算進行了細致的評估,出版了專門的“定心丸”安全報告;三是發(fā)布了《公共機構云計算綱要》,對政府如何實施云計算提出了具體的標準和方案。
當然,除了搶占戰(zhàn)略制高點之外,奧巴馬也期望云計算能立竿見影,為他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一是為龐大的政府赤字減負。最近,美國政府的赤字已達法定上限,加上經濟不振,各級政府都在大幅削減預算!岸鄶D奶、少吃草”(Do M orewith Less)已成為政府官員時下最流行的口號。在這種態(tài)勢之下,省錢就是硬道理。據估計,聯邦總務署采納云平臺之后,5年可省1500萬。再以聯邦政府的2094所數據中心為例,數量之多,一再成為公眾批評的眾矢之的。通過云計算,今年可合并137所,未來5年至少可再精簡800所。白宮認為,這不僅僅是人員、設備和消耗的精簡,還可騰出上百萬平方英尺的國有房產,將使政府部門從固定資產的購買、管理和維護的重負中解放出來,輕裝上陣。
二是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隨著本·拉丹的死去,國內的政績對奧巴馬再次當選變得更加重要。對于云計算如何改善公共服務,白宮曾多次引用一個真實的案例:2009年6月,為鼓勵消費,聯邦政府推出舊車換新車的現金補貼計劃,其申請和審批的過程均在網上完成。交通部開發(fā)了軟件、裝備了服務器,并預計全美將有25萬人上網申請。不料僅一個月,申請人數就達69萬,系統(tǒng)不堪重負、一再癱瘓,導致了諸多社會抱怨。白宮指出,如果是云平臺,不僅可以立即增加系統(tǒng)的資源和容量,任務完成之后,資源還可以立即釋放,另作他用。奧巴馬正是希望借助“云計算”的這種可伸縮性,實現公共資源的“按需配置”,獲得更多的決策彈性,大膽創(chuàng)新。
最后,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yè)模式,云計算的本質是通過資源外包、實現規(guī)模效益。就此而言,規(guī)模龐大的政府,正是最理想、最合適的消費用戶。奧巴馬正是看到了這種種的機遇和實惠,才不遺余力,大推“政府云”。目前來看,其政策是有效的,他對云計算的重視已經掀起了激烈的行業(yè)競爭,除了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等行業(yè)巨頭之外,一大批的中小企業(yè)也將受惠其中。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技術變革當中,美國可能又要引領全球。
南方都市報